close



親愛的,請別問我從哪來。

坐在爸爸的打檔車上,看著三重沿途的風景,似乎這個高度的景致看起來像台南,沿途有著國小的牆、舊舊的市場,還有隆隆作響的機車引擎聲,車騎往橋的另一端,我似乎不能說那些遠處的高樓是巴黎、是紐約,他是台北,但有種氣味說不上來,也許人都自以為特別,也也許住在這城的人生總是拼湊:品牌,比如說一些蘋果、愛馬仕;人都去過其它的國家,但都不關心天龍國的其它地方;城市裡也嗅得出一些美國、日本或是哪個很遠地方的一些味道,至於這些,所有人都知道。

我住在台北五年了,他人問我是哪裡人我總是感到矛盾,血液裡流著澎湃的南國熱浪,但在台北窩著又感到自在,一開始看到我的人都以為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我幾乎觸碰過台北的每吋肌膚,至少知道哪裡有舊書攤、書店、咖啡店,叫我說哪家市場的麵攤好吃也可以跟你說個長篇大論,總是覺得居住在一個城市應該試著用全部的精神嘗試了解它:它的矛盾、想法,城市裡蜿蜒又轟鬧的場景、人性、每個人自傲的存在又怕被人看穿的害怕孤獨,因為看穿了之後就會發現她們的孤單和其他的城市別無二致(所以是在跩些甚麼?)。我總是試著融入,因此可能每到個城市我都會這樣做。

也因為適應了上面這些習性,回到家鄉時不自覺地會產生種優越感,例如去了哪些展覽或講座好像總是炫耀資訊流通的速度,但也只是晚兩個禮拜罷了;或是看了很多不會上檔的電影、其他城市沒有的店家(哎呀這個台南也才驕傲就不多說了),然後流露出一絲絲不屑的神色,回到家鄉的人總是不知道自己抱持著一種這裡跟台北不一樣的看法,但其實都在做一樣的事情。

因為我發現,人們講的話並沒有因為是台北人就比較有內容有深度,膚淺的深刻的都還是有人談論,要從城市裡挖掘出那些小圈圈不論是哪都需要時間,咖啡店裡瀰漫的話題還是始終如一的雞毛蒜皮:化妝品、車、和金錢,與一個一個的美麗名牌所帶來的意義,這些並沒有因為地域而有所不同。

朋友們,當你們問我打哪來時我以南國的孩子為榮,但好像跟她越來越不熟悉,每每回去都需要花一番精力從新認識;親愛的家人們請別說我是台北人,雖然我對哪條路上有些甚麼、捷運轉公車路線就像刻在腦袋裡,但還是懷存著南國的海風氣味、騎著腳踏車跟著愛河奔向大海的夢,所以請別問我從打哪來,因為,每個答案都矛盾著。

(文中講得好像台南是我家鄉,事實上高雄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rilhsu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