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際議題les issues intérnationals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身邊有許多特殊的人,Sandy絕對是其中一個。

此刻的她,正在前往黎巴嫩的班機上,可能在等轉機、或是剛剛到達。
今年,她考上了非常艱難的中東公費留學,全台灣一年只有一個名額,前往黎巴嫩研究中東關係,阿語才剛開始學,幾乎是趕鴨子上架的情況下,她獨自一人要在黎巴嫩生活兩年。

在台灣沒有太多人想要了解中東,大家對中東的想法都是戰爭、石油和暴發戶,但她想要在黎巴嫩觀察一些我們從新聞上看不見的事情:中東的社會關係、人和人之間的差異。

"應該不只有戰爭而已吧"她這樣想。

我和Sandy其實是今年才變得熟悉的,關心中東議題的我在偶然的機緣下聽到他在準備中東考試,又是土耳其的驅使讓我們一拍即合,時常在她旁邊都會想"這個女生好有勇氣啊,只是因為一堂中東情勢的課就要去黎巴嫩了"也對於自己喜歡的土國感到抱歉,沒有在土語或是新聞上下更多的功夫。

aprilhsu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轉自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12180266-1.aspx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8日專電)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今天頒布第120號行政命令,成立過渡小組起草莫洛國基本法,為政治實體「莫洛國」(Bangsamoro)的設立鋪路。

菲律賓總統府和平程序顧問戴勒斯(Teresita Deles)今天在聲明中說,第120號行政命令旨在透過組織法設立莫洛國政治實體,並於2016年舉行首屆選舉。

莫洛國是菲律賓政府與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所簽和平架構協定的產物,這個政治實體將取代現有的「民答那峨島穆斯林自治區」(ARMM),由穆斯林少數民族實行自治,以終結民答那峨島長達40多年的流血分離戰爭。

戴勒斯說,新政令「作為穩定政治及發展經濟的策略性行動,驗證了總統推進莫洛國和平程序的決心」。

根據行政命令,艾奎諾三世將從政府及MILF提名的人選中,挑出15人作為過渡小組成員,初步預算為1億披索(約新台幣7070萬元)。

過渡小組將協助識別莫洛國轄區內的發展計畫,可設置辦公室與政府機構及國會協調,必要時還能建議修憲。

戴勒斯稱,雖然政府與MILF和談小組仍在商討莫洛國路線圖過渡期附件,過渡小組已可開始運作。


aprilhsu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耳其與以色列的盟友關係已有回溫現象!作為北約盟邦之一,土耳其24日決定撤回否決權,同意讓非成員的軍事夥伴以色列,重回北約組織的軍事交流圈。

土以兩國過去互動一度緊密,但在10年的加薩救援船事件後,雙方關係急遽惡化。但近期敘利亞戰情的增溫,也讓土耳其重新考慮修復與以色列的軍政互動,以因應鄰國內戰的複雜戰情。

土耳其24日宣布,來年將不會再動用成員否決權,並同意以色列重回北約組織的軍事溝通平台,參與各盟邦間的戰略對話與情報交流。雖然安卡拉對以色列方面釋出妥協善意,但土耳其方面仍堅持反對以軍進一步參與北約舉辦的軍事演習,雙方互動也並未回復過去的緊密溫度。

作為中東地區傳統親西方的民主國家,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曾相當緊密,不僅外交互動積極,軍事情報的交流也相當頻繁。而身為北約邊陲組織「地中海對話」(Mediterranean Dialogue)的成員之一,以色列更長年與北約合作,交換彼此軍政情報外,各項重大的聯合軍演也都有以軍參與的身影。

但近年來,安卡拉與台拉維夫對外交事務的摩擦卻愈趨嚴重,彼此的對立更在2010年5月加薩自由船團襲擊案到達頂峰。當時土籍人道救援船「藍色瑪爾馬拉號」在運補加薩走廊的過程中,於公海遭以色列特種部隊強行登船檢查,雙方爆發衝突,而包括土耳其民眾在內的9名船員更遭以軍當場擊斃,土以兩國就此嚴重交惡。

aprilhsu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中討論是否土耳其立國精神(凱末爾主義)已經消失?

該文分析頗具說服力,了解土耳其世俗主義者的想法。若有伊斯蘭主義者的觀點與文章對照,

評價土耳其總理Erdogan這十年的施政,相信對認識土耳其當前政治應該會更為清晰。

(文章轉自臉書:Abdullah in Taiwan 認識穆斯林與伊斯蘭議題之窗)

Turkey: Is Atatürk Dead? Erdogan Islamism Replaces Kemalism

http://www.thedailybeast.com/newsweek/2012/12/16/turkey-is-ataturk-dead-erdogan-islamism-replaces-kemalism.html

The photograph shows a pair of men in dusty work clothes, saluting proudly as they stand at attention inside a gutted reinforced-concrete building. The caption, in Turkish, tells us that the picture was taken Nov. 10. Every year on that date, the entire country—schools, government offices, hospitals, even traffic—comes to a halt at 9:05 a.m., the exact minute of Mustafa Kemal Atatürk’s death in 1938. The photo went viral on the Internet this year, desperately offered via Twitter and Facebook as proof that even though an Islamist government has ruled the country for the past decade, modern Turkey’s fiercely rationalist founder remain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to the masses.

Istanbul

aprilhsu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